【开源固收】盘点历史上的“非典型”降准、降息


本文作者:陈曦,开源证券固收首席
回顾历史可以发现,中国央行的降准、降息并不只看基本面,而且存在稳定市场预期、对冲通胀压力等“非典型”的降准、降息。
受俄乌事件等影响,我

 

本文作者:陈曦,开源证券固收首席

回顾历史可以发现,中国央行的降准、降息并不只看基本面,而且存在稳定市场预期、对冲通胀压力等“非典型”的降准、降息。

受俄乌事件等影响,我国股市持续下跌,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,出现类似历史上“非典型”降准、降息的背景,我们无法排除降准、降息出现的可能,但对债市难言利多。

案例一:2015年股市下跌,央行连续“双降”

2015年6月之后,股市持续大幅下跌,央行三次“双降”:2015年6月27日宣布降准+降息、2015年8月25日宣布降准+降息、2015年10月23日宣布降准+降息。

【开源固收】盘点历史上的“非典型”降准、降息

从结果看,三次双降有助于股市企稳回升,同时也促使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。

【开源固收】盘点历史上的“非典型”降准、降息

案例二:2019年特朗普加税,央行定向降准

2019年5月5日,特朗普突然表示,将从5月10日起对中国原征收10%关税的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25%,且短期内将对另外3250亿美元商品征收25%的关税。

2019年5月6日早上,中国股市开盘之前,中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。

【开源固收】盘点历史上的“非典型”降准、降息

尽管当日中国股市仍然大跌,但迅速企稳进入长期震荡。此次定向降准促使国债收益率从超调的高位回落,直至合理水平以内。

案例三:2019年降息应对猪通胀

2019年8月之后,猪肉价格一路上行,导致CPI大幅上行。2019年10月、11月CPI已经上行至4%左右,市场产生了“央行对抗通胀、收紧货币政策”的预期,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.3%左右。

2019年11月5日,央行下调MLF利率5bp,2019年11月18日,央行下调OMO利率5bp,扭转了市场的紧缩预期,债券收益率开始下行。

案例四:2021年降准应对大宗通胀

2021年5月份之后,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,PPI同比达到9%历史高位,国常会多次定调调控大宗商品价格,市场再次产生央行紧缩预期。

2021年7月,央行降准,大超市场预期。央行公告称,“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”。

此次操作被市场称为“降准抗通胀”,内在逻辑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高实体经济成本,央行通过降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,从而形成对冲。

回到2022年央行政策,1月降息之后,我们认为,该次降息应当是“一次性降息”,即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没有再次降息:此轮稳增长模式类似2020年疫情应对,央行2020年2-3月快速降息,然后信用、财政政策发力,2020年4月之后依赖的是直接见效的信用、财政政策,而没有OMO降息。

但问题是,新增变量俄乌冲突之后,局势变得复杂化:

第一,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涨,按照2021年的逻辑,存在央行宽松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可能性;

第二,股市持续大幅下跌,按照2015年的逻辑,存在央行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的可能性。

尽管美联储加息时点应当尽量规避,但是如果内部因素突出,我们无法排除中国央行“以我为主”、“非典型”降息的可能。

对于债券市场,2021年3月提出“债牛已至”,全年看多债市;2022年1月提出“债市卖点”,之后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20-30bp。

站在当前时点,博弈进入复杂化阶段,一方面债市抢跑基本面,另一方面央行“非典型”降息的可能性出现。

但是,如果3月真的有降息,对债市也难言方向利多:

第一,“降息前买入、降息后卖出”的市场预期较强;

第二,如果降息之后其他政策加码,例如5年LPR下调,地产、信用、财政政策跟上,对债市均为利空(正如2022年1月降息之后的债市)。

因此,参考历史“非典型”降准降息的经验,尽管3月降息可能性无法排除,但我们仍然维持债市看跌的方向不变;建议根据市场情绪变化,选择适宜的久期和仓位。

对于转债,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方向非常确定,外部因素导致的下跌提升了转债的配置价值,如果央行稳定市场预期,则有助于转债上涨。

风险提示:政策变化超预期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,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'); })();